COPYRIGHT © 2019  鸿昶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25541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山

N E W S C E N T E R

新闻中心

>
>
未来人类和地球可持续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食物里

未来人类和地球可持续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食物里

浏览量
【摘要】:

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达到90亿,肉类的消费需求和价格未来也将随之增长。目前,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到那时候会承受更加巨大的压力。未来人类和地球可持续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食物里。

 人们为什么爱吃肉?

1. 肉类的稀缺性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先回归到人类开始吃肉的时代,大家都知道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通过外出打猎获取肉食。然而,打猎本身是具有危险系数的,肉食因此成为了一种稀缺品,并不像野菜果实那样容易获取。
 
 
在畜禽肉类没有开始工业化之前,肉类也因为养殖困难,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水、粮草、土地),而一直保持着稀缺性。
相信不少70后那一代人的儿时记忆中,肉类仍然是逢年过节才会出现在桌上的食物。由此,肉类在集体记忆中有了“丰盛”“庆祝”和“富裕”的象征。它的稀缺性也让人类对吃肉产生了更高的渴望,而这样的渴望伴随而来的,就是吃肉时刻的独特满足感。
 
 
这样的满足感因为长达上千年的人类记忆和文化传承得以保留了下来,人们对吃肉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吃肉=满足。即使如今物质已经极大丰盛,每天都可以吃到肉,我们依旧享受吃肉得到的心理满足感。而与此同时,因为吃得“太好”,饮食热量过剩导致的肥胖症和“富贵病”也达到人类历史的最高水平。
 
 
 
2. 肉类供应的利益链
 
但在人类还未发现肉蛋奶的问题之前,就已经有一群精明的人类在为吃肉这件事不断加码,他们看到了肉类供应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条,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和食品加工让人类更加沉浸在对肉的欲望当中。
 
 
现代技术的发展不仅让食物变得丰富而廉价,而且通过将食物中能够引起愉悦反应的特定化学物质进行分离,并经过人工浓缩,创造出令人上瘾的加工食品,来不断刺激人们的欲望。
人类曾经以野味的形式所食用的肉类,通常脂肪含量约为热量的15%。而今天的肉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它的脂肪含量可高达50%,人们会更容易产生愉悦的反应,而这样的快感,正是让你对肉产生上瘾的陷阱。
使我们上瘾不仅对食品行业而且对医疗行业都是一项非常有利可图的业务,疾病是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业务,健康人让医疗行业没有钱可赚。
 
 肉背后隐藏的健康问题 
 
1983年到1989年间,中美两国的顶尖级科研人才,美国的坎贝尔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理查德·佩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黎均耀、刘伯齐,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君石教授共同主持了一场针对流行疾病的研究发现:
动物性食物摄入最多的人慢性病最多,动物产品的热量非常密集,更不用说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越多,心血管死亡,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患病率越高, 即使摄入的动物性蛋白的量相对少也会造成不良后果。而那些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身体最健康最容易避免慢性疾病的发生。
这项研究面极广,动用了65万名工作人员,研究了覆盖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96%,研究成果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被美国《纽约时报》誉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
 
世人认为最营养,最优质的食物:奶、蛋与肉类!在实验结果里却是史上最强,最有效率的健康杀手!《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集中证据表明“全蔬食”可预防或治疗大多数疾病,人类需要完全避免肉蛋奶制品。
 
 为什么难以成为全素者?
 
即使科学家为我们揭开了爱吃肉的根本原因,甚至揭露了食肉对健康的破坏性,还是少有人能从“肉”的陷阱当中清醒过来,我们都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讲的就是如果将青蛙放在一盆水里,它通常只是坐在那里,如果锅加热非常缓慢,青蛙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到水温正在上升,它将“适应”日益增加的热量,并且可能意识不到危险的来临,即使逃脱没有障碍,它也有可能坐在锅里煮死,它的感官能力可能无法充分警告它——需要采取行动来保命。
在肉类延续千年的稀缺性给人带来的食肉满足感,和肉类背后的巨大链条推动之下,几乎没有人可以从中逃脱。我们的味觉系统已经适应了现代的饮食习惯,就像青蛙坐在危险的热水中一样,大多数人由于意识的局限而逐渐变得麻木,这为毁灭性陷阱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愉悦陷阱”中,促进健康的饮食就相对缺乏吸引力了。
科学证据表明,对味觉神经的重新敏化需要持续30到90天。这意味着大多数尝试素食的人,在转变饮食的最初阶段都会感到愉悦感降低,所以很容易又回到原来的饮食。他们更加确信肉类带来的愉悦感,是素食无法替代的。
但是,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现实情况是,经过精心设计,植物也可以创造出比拟肉类的微妙味道,人造肉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火爆已经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早在2013年,第一块人造肉就从荷兰的实验室培育出来。最近,人造肉企业上市,人造肉概念股集体疯涨,Beyond Meat上市当天股价便暴涨163%至65.75美元/股,市值达到38.3亿美元。
 
 
 
 人造肉为何如此火爆?
 
在欧美发达国家,人们偏爱牛排、汉堡、鸡腿这类高热量的主食,光是肯德基、麦当劳这两大连锁快餐巨头,每年消耗的肉类原材料都不计其数。仅在美国,麦当劳每年就要消耗超过10亿磅牛肉,相当于550万头牛。
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达到90亿,随之而来的是肉类需求的大幅增长。土地、水、粮食、能源等资源已经面临着短缺的问题,如何继续满足人类对肉的欲望?很显然,人类对肉的胃口,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如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关注人造食品,希望通过技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新加坡政府稍早前就宣布投入重金,研发人造肉等生物技术,打造未来食品的亚洲研发中心。“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关乎国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如果你觉得未来的问题还离我们很远,那当下的健康问题却是迫在眉睫的,工业化的发展让一只鸡的出笼速度缩减到28天,这样的速度是如何而来的?大家都知道是生长激素。由此衍生出许多的健康问题,例如儿童的性早熟。同时,肉类中的抗生素和农药残留,也在威胁人们的健康。而人造肉不含激素和抗生素,更健康也更安全。
今年8月,肯德基在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家店推出了与Beyond Meat合作植物炸鸡,当天几个小时后就一售而空。
 
 
近期由于非洲猪瘟,猪肉价格不断地飙升。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未来环境压力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未来肉类产品的价格会不断上涨。而人造肉随着科研技术的成熟,规模化的生产,未来的成本会持续降低,成为解决肉类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矛盾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也有自己的人造肉 
 
人造肉虽然是个新概念,但人造肉的其中一种产品类型早已在中国存在了上百年。
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植物肉,以植物蛋白为原料制作的。另一种叫试管肉,也叫清洁肉,是提取动物细胞,在培养液里繁殖生长的。
而以植物蛋白制成的人造肉在中国俗称“素肉”,但“素肉”为什么发展了上百年都没有国外人造肉3年冲破市场的力量呢?因为,在中国素肉的主要消费人群是素食者,其中又以有宗教信仰的人士为主,并没有向主流群体去推广,所以发展相对缓慢。
 
 
中国以面筋、大豆蛋白和魔芋等植物原料加工而成的人造肉,已经存在了上百年
随着国外人造肉的大热,中国本土人造肉的市场也正在升温。深圳的人造肉公司Starfield星期零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早投入人造肉领域的企业。两位年轻的90后创始人Kiki和Cross都是素食者。早在一年前,他们就在深圳开了一家素食餐厅,叫“青苔行星”,凭借对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了解和精准把握,不到一个月就成为了深圳素食餐厅的第1名。
去年,她们就开始走访供应链,与高校博士和科学家交流,了解植物肉的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逐渐决定了做一个中国本土的植物肉品牌。
怀着创造可持续未来,让人们食用更加健康营养食品的初心,在今年8月,她们和一家国内领先的素食餐饮供应商鸿昶达成了战略合作,并聘请了国内唯一一个专注开展植物肉成分解析和风味方面的科研队伍的领头人李健博士担任星期零的科研顾问。她们希望通过生产力量和科研技术的联合,能够以口感、味道赋予人造肉产品新的生命力。
 
 
与Starfield星期零合作的李健团队开展植物肉成分解析和风味研究已有两年多,他的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料与食品添加剂专家孙宝国。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风味是“牛肉味”,李健博士团队通过对牛肉风味的解析,从植物中寻找拥有同样风味因子的食材进行替代,这是一个终端解决方案,会在烹饪过程中逐渐散发出“牛肉”的香味。
目前,Starfield星期零与李建博士的团队共同研发生产的人造肉已经面世了。
 
 
Starfield星期零的两位创始人表示,好的产品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如果人造肉价格比真肉还贵,又不好吃,谁会去买人造肉?”因此,Starfield也以此为警醒,不断完善植物肉的技术,在经过内测版本的多次迭代后,他们终于迈出了推向市场这一步。